股票配资配资中国海军正在为未来可能的战时攻击关岛美军做准备
中国海洋科考船正在对关岛周围的海域进行广泛的勘测,收集大量数据。根据中国科考船一年来的航线总结,美国智库也为之一震,原来解放军正在为潜艇部队深入远洋作战做准备。
最近,美国知名智库“战争研究所”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海军的分析报告,指出美国海军正面临中国海军带来的严峻挑战。
【中国海军航母打击群】
“战争研究所”在报告中提到,当前这种挑战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,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主要有两点。
首先,中国海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其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规模,扩张效率远远超过了美国海军。其次,中国的海洋科考船活跃在全球多个重要海域,广泛收集水文数据,最远已经覆盖至大西洋。此外,在亚太地区,关岛附近海域已经被中国科考船密集勘测过很多次。这并非夸大其词,“战争研究所”专门统计了中国科考船的历史航线,结果显示,如果把这些航迹标红,关岛东西海域几乎被涂满了红色。
【中国海洋科考船在关岛附近海域的活动轨迹】
战争研究所认为,这一现象表明,中国海军正在为未来可能的战时攻击关岛美军做准备。如果不是这样,解放军没有理由如此密切关注关岛海域的水文数据。
毕竟,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军事基地,除安德森空军基地外,还有阿普拉海军基地。
阿普拉海军基地是美国海军最大的基地之一,也是一个关键的潜艇基地。中国高频率收集关岛的水文数据,显然是针对美军的核潜艇。
【关岛的阿普拉海军基地】
对于海军而言,水文数据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舰船在特定海域的作战能力。
特别是执行反潜任务的舰船,借助水文数据可以显著提高搜索潜艇的效率,从而有效保护舰队免遭潜艇攻击,并能在潜艇暴露后迅速消灭敌方潜艇。
如果没有水文数据,潜艇可以利用复杂的水下环境隐蔽行动,并伺机反击水面舰艇。
对于潜艇部队来说,完备的水文资料更是至关重要的情报资源。
【054A护卫舰发射反潜导弹】
不同深度的海水,温度和密度存在差异,通常形成靠近海面的暖水层、中间的跃层以及更深的冷水层。
潜艇在上下浮动穿越这些水层时,若遇到跃层密度变化较大的地方,可能会遭遇“掉深”现象,导致潜艇急剧下沉。
为避免此类事故,潜艇需要掌握详细的水文资料,知道哪些区域适合上浮或下潜,哪些地方需谨慎航行。
除了“掉深”外,海底的山脉也是潜艇的隐患。由于潜艇内部无法看到外界,靠近海底航行时,必须依赖海域地形图来避开障碍物。
此外,海底地形会随时发生变化,海图需要定期更新,这也依赖于海洋科考船的勘测工作。
【潜艇遭遇掉深事故示意图】
2021年10月,美国海军的“海狼级”攻击核潜艇——康涅狄格号,在南海发生了突发碰撞事故。
其中一个原因是,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巡航活动增加,而美国海军的海洋测量船活动频率大幅下降,导致海图未能及时更新,最终康涅狄格号撞上了海底山脉。
这一事件成为反面教材,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海军潜艇在西太平洋行动时,必须依赖海洋科考船的水文数据,确保潜艇部队避免陷入被动局面。
【把头撞没的康涅狄格号】
除了关岛海域,中国的科考船还在东印度洋频繁活动,已经对缅甸海和孟加拉湾南部海域进行了充分勘测。
中国海军有向外扩展的需求,在深入太平洋的同时,也必须向西进入印度洋。
战略上,印度洋比太平洋更为重要,因为印度洋的航线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,而太平洋则主要服务于中美贸易。
为了保障印度洋航线的安全,中国必然会在该区域增强军事存在。
这一点正是印度所不希望看到的,因为他们认为印度洋是属于自己的海域。由此,中印海军之间很可能会在中国扩展印度洋影响力过程中发生摩擦。
【中国科考船在印度洋活动示意图】
因此,为确保中国海军在任何接触中占据优势,海洋科考船有必要提前做好水文数据的收集工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2019年,中国科考船就已经活跃在印度洋地区。中国海军的潜艇早已多次深入印度洋活动。
目前,中国的海洋科考船仍在世界各地执行任务。今年6月,一艘636型科考船还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,进入大西洋。
如果说陆军作战强调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那么海军的作战则需要“主力舰未动,科考船先行”。掌握精确的水文数据,才能为未来的海上战争奠定胜利的基础。
【进入大西洋的中国636型科考船】
关岛、东印度洋只是中国海洋勘测的起点,未来中国的科考船很可能会出现在阿拉斯加、夏威夷或澳大利亚周边海域,这一切并非不可能。
我要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-配资炒股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杠杆网图文:出门在外一定要记住这四点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