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炒股配资门户背后的真正动机远不止是因为这一场闺房纷争
春秋时期的战争,真的可以说“无义战”吗?谁若敢如此断言,我一定要反驳,哪怕是孟子也不能例外。要知道,春秋时期的战争并非简单的征伐,背后充满了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道理。让我们从一场特定的战争谈起,看看究竟是如何“有义”的。
公元前657年,齐桓公决定召集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七个诸侯国,共同商讨即将爆发的战争,地点定在阳谷,举行了一次名为“阳谷会盟”的盛大会议。在这次会上,齐桓公不仅与各国诸侯达成了联合行动的共识,还发出了对楚国和蔡国的挑战,明确宣告:明年春天,八国联军将对你们展开进攻,文中附带的还有征讨令和周天子的正式批准令。
那么,齐桓公为什么要攻打楚国和蔡国呢?这个问题背后,有着一段颇具戏剧性的私人恩怨。原来,齐桓公的爱妾蔡姬,在一次船游时因过度摇晃船只,惹得齐桓公晕眩,甚至产生了不安。尽管他多次警告蔡姬小心,但她却反而得意忘形,摇动的幅度越来越大,最终让姜小白气愤至极,将她赶回娘家。这个举动在古代是极为严肃的——女子被送回娘家意味着严重的羞辱,甚至是婚姻的结束。蔡姬的身份尊贵,她不仅是蔡穆侯的妹妹,还身为一国的贵族。蔡穆侯怎能容忍这一侮辱,直接为蔡姬找了新的丈夫,安排她再婚。
展开剩余78%齐桓公对此愤怒至极,认为蔡穆侯的行为简直是对他不敬,尤其是蔡穆侯的作为直接触犯了他的威严。然而,背后的真正动机远不止是因为这一场闺房纷争。事实上,齐桓公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,还是楚国的不断侵扰。自古以来,楚国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,常常侵犯陈国和蔡国,令蔡国在两国之间进退两难。蔡国甚至联合楚国逼迫郑国向楚国投降,这一系列的行动,才是“阳谷会盟”的深层背景。
齐桓公对此感到极为愤怒,他明确表示:楚国频繁侵犯我中原,不听从天子号令,我必代表周天子教训你们一番。仔细想来,齐桓公早早通知了各国战争的时间、地点以及兵力安排,这种预告可算得上是讲究诚信与义理。
春秋时期的战争,往往伴随着礼仪和尊重。战前的会盟、战中的公平较量、胜利后的宽容手段,这些都显示出一种不同于后世的道德理念。例如,在“泓水之战”中,宋襄公坚持秉持仁义原则,虽然楚军阵型未完全形成,部下建议趁机发动攻击,他坚决反对,认为这不符合义理。当楚军成功渡河,宋襄公又拒绝趁敌阵乱发动攻击,直到楚军准备就绪后,才正式开始战斗。
这场“仁义之战”的典范,难道还能说是不义之战吗?
再看晋楚的“邲之战”,晋国军队惨败,溃军四散,楚军趁胜追击。但即便晋军处于绝境,楚军并没有马上发动进攻,而是帮助误入泥坑的晋军脱困。在这种紧要时刻,楚军展现出的是援救而非趁机击溃敌人的仁义精神。如此宽容与大度,难道还可以说春秋战争无义?
春秋时期,战场上的“义”不仅仅是对敌人的宽容,更多的是对朋友、同僚的忠诚与深情。比如,在同一场战斗中,晋国的大将赵旃陷入险境时,逢大夫毫不犹豫地救援了他,尽管这意味着他要牺牲自己儿子的生命。逢大夫舍下亲生儿子,将赵旃救出,却在第二天发现自己儿子的尸体。
这种至高无上的义气,在今天看来,或许难以理解,但在春秋时期,正是这种情谊构成了战争的核心价值观。
春秋战争的另一特点,就是战争规模相对有限。与后来的战国时代不同,春秋时期的军队主要由贵族子弟组成,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受到家庭背景、亲情的制约。由于贵族子弟数量有限,军队的规模无法扩大,这导致了战争规模普遍较小,而士兵们也往往不敢全力以赴,因为许多敌人和自己其实是亲戚或表亲。战斗往往缺乏决绝和彻底,这种“仁义”反而成为了春秋战争的独特印象。
与此相对,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更加残酷,士兵不再是贵族子弟,而是为了功名利禄拼死拼活的平民。这使得战争的残忍程度和规模都大大增加,士兵们的牺牲精神也远超春秋时期的贵族子弟。
孟子所谓的“春秋无义战”,其实是站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,抨击春秋战争中的强国吞并弱国行为,但他忽略了春秋时期复杂的背景和其中蕴含的道德精神。虽然春秋战争中确实存在着政治利益的驱动,但许多战争依然遵循了礼仪、规则和义理。
因此,孟子的观点尽管有其道理,但他没有完全把握春秋时期战争的全貌,也忽略了其背后的礼仪和义气。春秋的战争,或许不像现代战争那样直接,但它的道德内涵和细腻的礼仪,依然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我要配资-配资公司网站-配资炒股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线上炒股配资公司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
- 下一篇:没有了